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11月2日,央行官网信息显示,央行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对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此次报告设立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析、住户部分债务分析、银行压力测试、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等23个专题。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和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灰犀牛”性质的金融风险可能仍将释放。

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会有哪些“灰犀牛”?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又分为国际和国内。针对过去一年来国际金融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报告》选择三个专题,一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外溢影响。“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个重大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政策处于量化宽松的态势,2017年以来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回归常态,其重点就是美联储逐步恢复加息,对其他经济体有一个很大的外溢影响。”第二是美国税改。第三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

在国内宏观经济部分,《报告》选择用四个专题分角度阐述。包括了: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及治理、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分析、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及风险分析。“都是和中国宏观经济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也是重要的风险策源地。”央行金稳局局长周学东表示。

第一,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及治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所以要为重点专题。”周学东指出。

《报告》指出,宏观上看,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163.6%,较2016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净下降。不过,依然面临的困难包括:国有企业降杠杆动力不足、仍需积极探索债转股模式、债转股资金来源和投向不匹配、企业公司治理不到位等问题。

第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析,周学东表示,从风险监测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风险点,同时也会是一个“灰犀牛”。

第三,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分析,说的中国房地产的风险分析。同时,报告还单独将房地产市场发展及风险作为专题进行分析。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报告之一,今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专辟两大专题,聚焦于居民部门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这在往年相当少见。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

2300年过去,科学家还没找到能撬动地球的支点,但经济学家早已发现撬动债务的杠杆。

今天,这句话应该改为:“给我一个杠杆,随时就能撬动房价”

居民加杠杆,家庭大肆举债购房,“六个钱包”做首付,撬起数百万的住房抵押贷款,这正是过去三年房地产大繁荣的核心秘密。

中国家庭债务规模有多大?居民杠杆率究竟有多高?未来还有没有继续加杠杆撬动房价的空间?

今年的《金融稳定报告》对于购房者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01家庭债务规模:

10年扩大7倍,占GDP一半

中国家庭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庞大?

央行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住户部门债务余额4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较2008年增长7.1倍,接近GDP一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家庭债务,包括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这其中以消费贷款为主体,而消费贷款中,又以房贷为主,房贷占家庭债务整体的比例超过一半。

2008年时,我国房贷余额仅为3万亿,而到了2017年底,住房贷款余额膨胀到21.9万亿,房贷占所有住户部门债务余额的54%。

但这并非房地产债务的全部。

近两年来,短期消费贷款异军突起,涨幅之猛,远远超过房贷。这些所谓的短期消费贷款,往往都是以首付贷、消费贷,房抵贷之名,大肆进入房地产市场,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如果说房贷是正常的加杠杆,那么消费贷进入楼市,则是违规加杠杆。

正如央行报告所提醒的:

部分购房者利用短期消费贷款等渠道违规加杠杆,绕过首付比例限制,从而可能导致大量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助长了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房价过快上涨问题更为突出。

如果考虑到违规加杠杆的情况,住房债务比想象中的还要夸张。

02居民真实杠杆率:超过美国

当然,债务规模庞大,不一定就有问题,关键要看现金收入能不能覆盖债务。

这就要引入“杠杆”的概念。“去杠杆”的说法几乎无人不知,但很多人对于“杠杆”是什么,仍旧混沌。

其实,杠杆就是负债水平。简单来说,就是1块钱本金能撬动多少贷款的能力。通常,我们以居民债务/GDP总量,来衡量居民部门杠杆率。

2017年,我国居民债务余额为40.5亿,相当于于2017年GDP总量(82.7万亿)的49%,这就是居民部门杠杆率。

49%的居民杠杆率,究竟高还是低?

与62.1%的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这一比例并不高。但与新兴国家的39.8%相比,则又明显过高。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这还不是问题。

问题是这10年,经过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发达国家纷纷降低居民部门杠杆率,而我国居民杠杆率却从17.9%迅速攀升到49%,扩大2.73倍。

要知道,美国的居民杠杆率从20%升到50%,用了将近40年。

与此对比,从2008年末到2017年末,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95.4%显著降至78.7%,日本从59.5%降至57.4%,欧盟从60.4%降至58.0%。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换句话说,别人的楼市都在去杠杆,唯有我们在大幅加杠杆,房价焉有不攀升之理?

当然,这还是以居民总债务与GDP之比来衡量的杠杆率,但这一模式存在明显低估,因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并不高,所以用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相比,更接近真实。

央行报告显示,如果以住户部门总债务与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

2017年底,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高达112.2%,而2008年时仅有43.2%,10年间上升69个百分点。

以此来衡量,我国居民杠杆率早已超出国际平均水平,更超出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换句话说,居民债务已经超出居民收入的可承受水平。

03

楼市杠杆:上海浙江甘肃广东最高

全民加杠杆的结果是,家庭债务疯狂扩张,“六个钱包”所剩无几。

但在区域上,杠杆率却呈现显著不同。全国杠杆率最高的省份是上海,高达65.5%,其次是浙江,为65.4%,均超过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居民杠杆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还有甘肃(59.8%)、广东(59.1%)、北京(58.8%)、福建(57.5%)、重庆(50.6%)、宁夏(49.3%)和江西(49.2%)。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显然,如甘肃、宁夏、江西等非发达地区杠杆率如此之高,说明居民债务高速扩张,而GDP总量无法与之匹配,显然已经超出正常水平。

这还是分省情况,在一些地市,情况更为夸张。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深圳、珠海、合肥、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杠杆率超过100%。最近四年,更是呈现高速夸张之势。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04楼市有没有风险?

如此庞大的债务,如此之高的杠杆,楼市到底有没有风险?

对此,央行报告的说法是:

房地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是近年来房地产业高杠杆发展模式和房价过快上涨并存,房地产行业风险有所上升。

一方面,我国长期实行审慎的住房信贷政策,平均首付比例达34%以上,这意味着居民可以承受30%左右的房价下跌。

与之对比,次贷危机之前,美国首付比例一度宽松到10%左右,只要房价下跌10%以上,这些家庭都会沦为负资产者,弃房断供也就屡见不鲜。

换句话说,如果房价下跌超过首付比例,房子的市值还没债务高,卖掉房子都不足以换掉债务,这就是“负资产者”这一说法的由来。

另一方面,央行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明显低于整体贷款不良率,房地产信贷质量较好。2017年末,个人不良贷款余额6149.3亿元,不良率为1.5%,低于银行贷款整体不良率0.35个百分点。

2017年底,我国住房抵借比(即抵押贷款金额除以抵押品价值)为59.3%,并不算高,似乎也为“房贷风险不高”提供了依据。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房价坚挺乃至持续上涨的基础之上。

如果楼市深度调整,房价出现大跌,作为“抵押品”的房子本身市值必然大幅收缩。房子市值大跌,而债务却不会减少,抵贷比显然会大幅上升。

如果房价持续走跌,问题将会接踵而至。

05央行的建议

房价上涨,居民债务膨胀,杠杆率不断攀升,风险不断加剧。

为此,央行指出,要关注房地产信贷占比过高、部分居民违规加杠杆购房、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率过高等风险。

可见,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已经摆在突出位置,房地产暂时失去加杠杆的空间与可能。

显然,楼市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虽然大跌不会被允许,但上涨同样不被允许,楼市适度的去杠杆势在必行。

金融风险可控 稳定大局不变

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和结果调整过程中,一些“灰犀牛”性质的金融风险可能仍将释放。

不过,报告认为,鉴于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韧性强等基本态势没有变,中国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取向没有变,也不会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边际变化,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坚决抓好落实,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

回顾过去,报告提到,2017年以来的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因此,总体来看,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展望未来,报告表示,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广度将会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放缓。

随着三大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政策指导下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性风险将会逐步得到平稳治理和化解,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将会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将会更加稳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抵御防范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news/1536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