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于4月17日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届时只保留Kindle电子书和跨境贸易业务。
这位在中国市场鏖战15年的电商巨头,最终还是因为“水土不服”被挤出了电商中国区赛道。
早在2004年的时候,彼时国内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亚马逊顶着“全美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头衔,斥资7500美元收购卓越网。
而此时的淘宝和京东还在电商市场东一头西一头探索着生存法则。
华夏银行外汇牌价如果说成功存在着运气成分,那么在亚马逊这片焦土下必然也留有某些痕迹,值得后来者借鉴、规避。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在中国电商赛道驰骋15年的亚马逊一直像个打野选手,存在感太弱,相比淘宝、京东、拼多多抢大龙、加Buff,拼命厮杀。
舶来品亚马逊似乎将东方道家的“无为而治”方针贯彻地很彻底。唯独忘记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警句。
惋惜之余,更令人遗憾的是,亚马逊的撤退好比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电商市场的市场份额占比中,2008年,亚马逊中国曾占有15.8%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亚马逊中国仅有的一次高峰值。随后市场份额便逐年减少,从2012年到2018年,分别为:2.30%、2.70%、1.50%、1.20%、1.30%、0.80%、0.60%。
当亚马逊电商份额降到了0.60%时候,天猫、京东、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5.00%、25.20%、5.70%。
数据充分印证了亚马逊中国正在被中国激进派的电商们挤压,留给亚马逊中国发展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了,反而是以阿里、京东、拼多多形成的三足鼎立的格局是越来越稳定。
市场份额连年降低让亚马逊中国不得不重新做出考虑,与其继续在中国苟延残喘,倒不如到他国开疆拓土。
据悉,亚马逊将瞄准镜对准了印度市场,想必亚马逊是想到电商格局还未成熟的印度市场,以此弥补在中国电商市场的遗憾。
关于此次亚马逊的大撤离众说纷纭,甚至有网友调侃道,
亚马逊中国不过是贝索斯在中国的试错成本,毕竟亚马逊总部有钱,剥夺了一个中国市场,丝毫不影响亚马逊在国际的排名。
话说回来,于中国电商市场而言,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亚马逊的败走与它滞后的市场意识不无关系。
电商服务的核心对象是用户群体,然而亚马逊在华的15年,并没有在中国的消费者身上驻足过多的时间,用比较时髦的话讲——太过佛系。
忽略国家与地区的差异化需求
贝佐斯曾经说过,“我们大多是把在日本、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取得成功的做法复制到中国,事实上,在中国,我们需要更多的市场定制。”
从亚马逊网站的购买页面、支付流程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复制粘贴美国亚马逊,实际上并不符合中国人的购买习惯。
还有是Prime服务,这项服务在美国很受欢迎,但在中国并未公布购买Prime的用户数量。
亚马逊接手卓越网之后,把其打造成为了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版“亚马逊”,即不管是APP界面、商品详情还是售后服务,都套用了美亚的模板。
亚马逊将在美国的那套打法在中国直接进行复制黏贴,并以高姿态傲立市场。
但水土不服导致其美式网站设计,以及几乎不存在的营销节日让不少国内消费者失望。
从这映射出了亚马逊中国没有做好市场调研。而淘宝、京东们为了迎合消费者偏向惠利的需求造出了各类促销节,比如天猫双十一、京东618等等,这些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产生的市场效应,进一步抬高了阿里、京东们的商业价值。
低价格促销打法的确野蛮且疯狂,但是这正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譬如电商黑马拼多多。
只不过,接受不了“降级”竞争的亚马逊中国只好选择旁观促销竞争。
亚马逊就此错过了与国内本土电商们正面交锋的市场竞争,避开竞争也意味着亚马逊中国失去了占领中国电商市场的机会。
说到根上,亚马逊还是没有抓住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市场在变,用户也在变。
过去,兴许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是以主动搜寻商品去满足消费需求,但时过境迁,随着互联网推荐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用户消费观不断升级,如今的中国消费者更加青睐于商品推荐机制。
时代的车轮碾压下,没有逃离,只有严阵以待
有人认为亚马逊在中国遭遇的失败,不能简单给断定是由民族文化差异导致的。毕竟亚马逊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都取得了全部或部分的成功。
其中除了北美、欧洲、澳洲等传统发达国家,也不乏日本、中东、印度等不同于欧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区。
旁观者可以随心所欲为失败找补,但是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在这样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江湖里,惶者生存都可能不够,只有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
正如墨菲定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总的来说,亚马逊败走麦田还是因为不够了解中国,不够了解中国电商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够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而从亚马逊大撤退事件不难看出,企业想要生存,必然需要制定适应本土化的战略。
时代的车轮碾压下,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从容以对。
从亚马逊败走中国来看,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法则已经不再适用,而快鱼吃慢鱼却永远不过时。
关于Rubix FX外汇:澳洲投行集团Gleneagle的海外商用名。Gleneagle是2008年在澳大利亚注册的金融全产业链资管平台,旗下主要业务分为Gleneagle Securities (格伦证券)以及Gleneagle Asset Management (格伦资产管理),细分业务范畴涉及私募股权,地产基金,海外并购,保证金交易,二级市场,债券交易等数十个金融板块,历史总管理规模超20亿澳币,总计服务(投资)近30,000家企业。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news/1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