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到了,小编周遭的小伙伴们纷纷计划起了旅行计划,新马泰、英国、日本、斐济等等,让刚想静一静的小编顿时又按捺不住那颗想出去看一看的心。说到出国游,外汇兑换不可避免,小伙伴需要外汇的目的是去国外旅游,那么细心地小编发现央妈隔三差五地也会去市场上买卖点外汇,她要外汇干神马呢?想知道吗?这期小编就带大家去一探究竟!
“外汇占款”是中国学者在讨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时经常用的一个术语。准确来说,外汇占款并不是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具体科目,而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当中的一个科目,英文是Position for Forex Purchase。
所谓“外汇占款”,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买进外汇过程中所投放的人民币资金规模。从经济含义来看,外汇占款增加体现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国外资产增加,同时负债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增加。在过去,中国人民银行长期采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外汇占款就是资金运用方的项目之一。因此许多读者可能认为外汇占款就是外汇储备。那么,外汇占款究竟是不是外汇储备呢?答案是否定的。外汇占款是以人民币计价,同时以历史成本法进行核算的,也就是说如果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1美元=8.7美元的汇率收购买了一定数额的外汇,那么无论汇率如何变化,中国人民银行资产方由于该笔外汇收购所形成的资产的人民币价值并不会发生变化,其累积购买外汇所花费的人民币都反映为外汇占款。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国外资产科目下的“外汇”科目在2014年年末余额为270681.3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外汇占款”的余额为294090.46亿元。后者的余额更大,主要是因为后者的统计机构口径更大,包括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也就是说,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之外,上面提到的其他金融机构也会持有外汇资产,这部分资金也体现为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外汇占款”中的一部分。
国家外管局每个季度还会公布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汇储备数据。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汇储备数据是指以美元计价的流量数据,包括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所形成的储备变化和当期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但剔除了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对外汇储备造成的估值影响。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汇储备数据列示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储备资产”项下的“外汇”项目。国家外汇管理局从2010年起开始公布季度的国际收支口径外汇储备数据。该季度数据可回溯至1998年第1季度。请注意,这是一个流量数据。相对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而言,国家外管局公布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汇储备数据大体类似于增加额的概念。例如,2015年一季度,国际储备资产减少802亿美元(4925亿元人民币)。
国家外管局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是流量性质的,(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则是存量性质的。例如,2015年一季度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73万亿美元,而在2014年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84万亿美元,下降了约1100亿美元。这与外管局公布的下降802亿美元有近300亿美元的差额。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包括了由外汇资产市场价格、汇率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储备价值变动,也就是经济学家们通常所说的估值效应产生的差额。从人民币数据来看,2015年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26.82万亿元,下降了2521亿元。
以上是从统计口径来分析的外汇占款的数据变化。从经济含义来看,不论是人民币计价的外汇占款,还是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在2015年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出现了净下降的显著态势。不论是外汇储备的增加还是下降,其周期性的变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较严重的冲击。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显著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增加迅速,并成为中国货币当局注入流动性的主要渠道,进而形成所谓的流动性泛滥。在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的情况下,外汇占款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如何为整个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呢?在1994年人民币汇改之前,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方式。1994年汇改之后,这一方式逐渐被央行弃之不用。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与中期借贷便利,实施对象主要是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就其本质来看,它们只是再贷款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而已。2015年2月和4月先后两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一种增加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方式,只是这种方式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方进行操作而已,再贷款方式则是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方进行操作。如果2015年中国的外汇占款持续出现下降态势,笔者以为降准和借贷便利的实施将会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news/1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