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用“场景+金融”的思路来统筹场景金融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各家银行关注的重点

引言

当前,传统的金融机构都在加速科技转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不断推进场景化建设,主动迎合嵌入式金融服务,以更加透彻敏捷地识别、感知、引导、创造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主流,场景化金融开始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场景金融介绍

场景金融顾名思义,即为“场景+金融”的模式,是指利用新型的金融科学技术,将金融活动有机地嵌入到各类场景服务中。简单讲,就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借助互联网在线上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比如,支付和打车场景结合,保险与旅游场景的结合。再如,在微信和京东金融APP中,微信红包这种金融支付的服务嵌入红包的场景,又比如京东商城的消费场景中消费贷相关的京东白条等等。

场景化金融已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随着当前区块链、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场景金融更是有了互联网科技的支撑。通过新技术环境为客户提供极致服务,使用户及商家共同获益是场景金融的真正意义所在。总之,场景金融通过金融+场景的方式,满足了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创造了客户营销合作新模式,实现了精准化营销的同时,也降低了客户和银行的成本。

场景金融行业应用

商业银行的场景金融布局多是类似于“互联网+行业+金融”这样的组合方式,在银行参与的众多场景中,表面上看只是单一的用户场景需求,其实背后涉及到多个产业及场景的整合。

1.工行情况

工行在场景金融建设方面,与多家企业开展对接,创新开展线上开户、场景共建等网络化经营,丰富金融场景应用。2018年与京东合作,面向年轻客户群体推出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自去年11月上线以来,已约有12万客户成功开立了工行电子II类账户。

2.平安银行

2015年6月,平安银行与去哪儿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其直销银行——平安橙子,与去哪儿网平台进行产品和服务对接,为去哪儿网用户提供余额理财、贷款业务、特色服务接入及联合推广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金融+旅游场景,构建场景化金融,让旅行资金与理财服务实现无缝衔接。

3.建行情况

建行研发并发布“建行云”产品体系,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人及合作伙伴提供14个行业应用平台。2018年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合作协议,并为河南安阳上线“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平台”。

4.互联网公司

场景金融可以说是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实践所创立的一个概念,其凭借技术与渠道的优势成为了场景金融的创始者和领头羊。基于C端的场景化金融,BATJ科技公司的应用可例举出几十种场景。拿阿里为例,从电商切入,一步步地拓展了阿里金融的场景空间。从电商到出行、支付等,并借助其云计算优势,阿里布局了银行、保险、基金、征信等领域;腾讯公司基于微信、QQ的社交化场景,产生了高频巨大的流量,同时也切入了非常多标准化、普适化的场景。此外,平安、阿里、腾讯、华为已形成一整套囊括不同行业智慧领域的产品体系,平安的智慧城市云、阿里的“城市大脑”、华为的“一云、二网、三平台”、腾讯云已在多个城市落地实施,实现与政府和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公司已逐步跨界金融领域,并将大量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到C端客户生活场景中,拓展了2G、2B的模式。

由此可见,领先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都已涉足此领域,对传统的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对于高频场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是竞争的焦点。

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基本架构

站在银行的角度看,场景金融建设的核心思路是以银行系统和基础技术平台为支撑,通过整合金融服务场景的渠道入口、引入外部数据、技术等资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根据不同场景细分领域来构建场景化金融服务。

1.典型场景金融实例

通常情况下,银行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构建差异化的场景金融。以商业银行的对公客户群体为例,对公客户主要包含中央企业单位、银行同业、证券期货等非银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财险集团客户、军队以及小微企业等等。为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按需输出金融服务,当前金融市场对公领域较为关注的几个场景如:产业链金融场景(包括产业链开户、产业链收付、产业链票据、产业链融资)、消费金融场景(物业、出行、商圈、旅游、餐饮、房产)、政务民生金融场景(校园、医院、保险、政务、财政、社保、政法、公积金、同业、应急)等场景。

(1)产业链金融场景

产业链金融是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产业链金融场景包括产业链开户、产业链收付、产业链票据、产业链融资等场景,银行应用支持平台与电商、物流等第三方公司平台类企业系统(工商、税务、人行及第三方合作方系统)互联,将银行端、平台端和平台商户端有效“链接”,帮助目标客户实现集商品展示、订单管理、多渠道支付、资金保付等全方位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模式。为各行业领域客户输出产业链开户、产业链收付、产业链票据、产业链融资等细分场景服务。产业链场景的构建,将银行端、核心企业端和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端有效“链接”,可帮助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实现产业开户、收付、票据预托管、托管、贴现、质押、池融资、到期托收等一系列功能。

(2)消费金融场景

消费金融场景成为个人消费金融服务一种重要的市场切入方式及风险管理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目标。包括储蓄、信贷、资产配置等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金融场景,例如置业、出行、商圈、旅游、餐饮、房产等场景。

(3)政务民生金融场景

政务民生金融场景涉及政府相关的事务及普通百姓相关的日常生活,包含教育、政务、财政、社保等场景。所涉及到的场景规划,横向涵盖校园、医疗、政务、财政、社保、政法、保险、公积金、同业、应急等十大领域;为机构类客户提供一揽子产品的线上销售和集成。实现产品的智能界面,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受,同时为不同客户实现产品的量身定做,满足客户的本质需求。实现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客户体验性需求之外的本质性需求。

2.场景金融建设总体思路

场景金融建设总体思路,以商业银行系统和平台为支撑,通过整合场景渠道入口,实现多渠道(微信、掌银、网银、线下设备、二维聚合支付码)金融服务、创新场景应用产品及引入外部数据、技术等资源,提供金融场景服务,通过“自建”、“共建”、“嵌入”等实施路径,聚焦对公客户领域,通过对“场景入口、场景平台、场景产品、目标客户和第三方合作方”等场景要素的整合,实现“场景+金融”的深度融合,完成客户需求和金融服务的无缝衔接,并为其提供智能化、无感化金融服务。

场景金融的技术架构,核心是通过统一的基础设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管理流程,支持外部场景建设及外部场景的引入。通过遵循银行技术规则的渠道接入,引入金融场景,并和参与者构建成一套生态体系,对外输出银行的可管、可控、可追踪的金融服务。

场景金融图谱.jpg

例如,产业链金融场景,建设思路是可采用“自建+嵌入”模式,借助银行交易银行综合平台、电商服务平台、在线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平台和数据网贷平台,通过ERP直联、银企通平台、企业网银、企业掌银等服务入口完成线上开户、现金管理、线上供应链融资等场景服务,再如,消费金融场景,可借助银行的缴费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第三方专业软件、第三方平台,与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合作共建场景,并可利用与百度、腾讯等战略合作伙伴的商业生态,引入服务商共建行业应用系统,为各细分领域客户输出物业、出行、商圈、旅游、餐饮和房产等场景服务等。

总之,做好多维场景的搭建,其建设策略需业务和技术形成合力,增强客户与银行的粘度,借助银行的系统应用及APP,通过移动终端、掌银、网银、柜面等多渠道,构建多维场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来强化客户和银行的直接联系。场景的搭建,最终是为了能形成良好生态,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大数据等科技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线上生态圈”,发现、引导、创造客户的生态圈,将客户经营、管理的要求与银行可提供的金融服务有效连接。

3.场景金融构建的关键要素

商业银行提供平台化的服务能力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中间业务服务,即面向客户代理各种业务,技术特征是开放接口,对内集成;到开放银行服务,即面向业务合作伙伴客户,做能力开放,其技术特征是开放API;到现在的场景服务,即面向C端和B端客户,将金融产品嵌入生态,其技术特征是微服务架构+快速开发+持续交付。

场景金融建设总体框架,是聚合场景金融的多个渠道接入,依托银行的应用平台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将行业场景引入,打造银行的金融生态,以银行各类金融服务为核心,通过2B、2C、2B2C、2B2b等模式,将银行的金融服务输出到商业合作伙伴的生态中,并逐步沉淀各类场景金融的通用服务,形成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场景金融构建的关键要素主要含以下几点:

(1)以客户为中心统筹规划

场景金融要以客户为中心,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客户生产、生活中,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加强行业合作,拓展银行服务边界,实现无处不在、随手可得的金融服务。业务层面,做好场景金融和开放银行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统筹全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全行场景金融项目管理规划及平台建设标准。

(2)以科技为支撑打造金融生态

在构建金融生态层面,强化科技驱动,自建内部场景同时融入外部场景,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信息化能力向客户输出,通过产品组合,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核心企业上下游、行业平台关联方,为其提供整体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并在行业应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整体金融场景生态。

(3)做好安全和风险防控

场景金融依托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一是要制定企业安全制度,清晰界定与外部合作机构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等问题上的管理边界,明确合作各方的风险责任划分;二是要加强对接口的管理,把好入口关;此外,场景金融创新转型需确保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提升场景金融风险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好事前预测、事中预警,并对突发风险事件做好风险处置预案。

展望及思考

银行,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是支柱,不管互联网金融及科技如何发展,移动互联网金融如何汹涌来袭,商业银行面对的冲击、机遇、挑战都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转型和创新,探寻新的道路,都是未来金融机构思考的重点。

那么,金融的转型和创新发展,说到底是跟随人的行为模式的变化而转变,而以科技驱动商业模式变革已不可逆转。5G技术、多媒体、人机互动、实景展览。。。。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行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新金融”正在徐徐拉开帷幕。科技赋能,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实现科技创新与场景的联动。

作为领先于其他多数产业的银行业,一直走在数字化的路上,相比互联网公司,银行做场景金融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账户、监管度、支付环境以及安全体系,更在于对于传统金融产品的了解,而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找出合适的场景是关键所在。当然,银行场景金融发展也存在其弊端:一是缺乏丰富的天然场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还是O2O模式中,与充分覆盖各类金融场景上有较大差距;二是部分已有场景无法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且体验度差于互联网公司,高客户粘度的场景不多;三是获客能力较弱,还表现为客户活跃度、场景使用频率都比较低。

因此,银行业的场景金融建设,还需根据不同业务基础及战略重点分步骤进行。数字化转型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一蹴而就”。除了有灵活的IT架构、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中台、强大的数据后台,更重要的是对各类业务的分析和理解,才可将金融服务机构和场景端企业做好无缝连接,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需在发挥银行业优势基础上充分加强行业合作,以形成对接不同场景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news/28660.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