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呈趋势性放缓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宏观债务风险特别是企业部门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呈趋势性放缓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宏观债务风险特别是企业部门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10月25日,在中国AMC发展50人论坛理事会等主办的“首届不良资产交易大会暨第三届中国AMC发展国际金融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财政处处长关鹏介绍了应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高杠杆的策略。
关鹏指出,遏制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首先把增量控制住,要逐渐缓和。即从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再到能够适度稳定在相对水平。
股权投资渠道相对较少是企业杠杆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十年间,我国名义GDP增长2.8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从45万亿元增长到228万亿元,增长5.1倍。企业部门的债务增速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速。
横向看,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中也处于较高水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披露的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是154.7%,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和新兴市场平均水平。
当然,随着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GDP增速与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速的差距趋于收敛。
关鹏分析,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周期性因素,即全球经济增速下行。2008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在回落,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投资和贸易的冲突加剧。在国内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企业面临利润率回落的态势。第二,从结构性因素看,中国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长期以来一直在50%左右,加之中国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社会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转变为企业债务,其他方面比如股权投资渠道相对较少,这也是中国企业杠杆率比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信贷主要集中于重资产方面,在经济下行阶段,资产普遍面临重估,而债务是刚性的,这便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第四和企业自身因素有关。企业部门债务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债务杠杆率比较高,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不同程度存在预算约束,此外低效企业长期难以退出。
在发展中逐步消化杠杆率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关鹏指出,按照中央要求,仍然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总体思路。2018年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础制度,分部门、分债务类型,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下降。
怎样把总体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关鹏说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宏观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在发展中逐步消化杠杆率,创造适宜宏观环境。这些高杠杆问题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也要在发展中逐步消化和解决,不能一蹴而就。
在策略上,要有序渐进去杠杆。遏制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首先把增量控制住,要逐渐缓和。即从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能够适度稳定在相对水平。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基本稳定不是保持在一个水平不动,而是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了,只要不是大的上升就是可以的,政策上是容忍的。下一步再逐步有序推动杠杆率的绝对水平下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结构上,要优化整个宏观杠杆率的分布,特别是债务在政府、居民、企业之间的分布。这些债务要区别对待,尤其在经济下行、结构转型阶段,哪一个部门能够适合多加一点杠杆,多承担一点杠杆,哪些部门要优先考虑,先稳杠杆甚至去杠杆。这一点在结构上要考虑。对企业层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特别是债务结构,要做到精准施策,破除无效资源占用,减轻企业包袱。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淘汰低效产能,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推动资本向高效率生产者转移,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债务清偿能力。
第二方面,从政策端,要考虑更多利用发展型去杠杆手段,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和内源性融资能力,做到标本兼治。考虑针对有些杠杆率较高但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企业,采取包括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多渠道补充企业资本金、兼并充足、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企业债务结构等发展型手段,在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夯实企业资本实力,降低对债务性融资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降低债务风险。
第三方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大力发展股权性融资。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股权投融资市场中的潜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市场配置资金和服务实体企业的能力和效率。比如开展不良资产交易,推动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news/4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