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伦通作为与发达资本市场的深度合作和制度创新,作为新时代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大的战略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是沪伦通有利于夯实中英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相互需求的关系。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英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英国脱欧后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通过扩大对外经济金融合作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同样,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加强与英国的交流,英国是欧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与英国的经贸往来可以促进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英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金融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随着中英两国经济金融依存度的日渐提升,2015年9月21日,在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中英双方明确表示“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将其写入了《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要求,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因此,沪伦通项目的实施,既是深化中英双方金融合作的重要政策成果,又是响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现实要求,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金融市场全方位互联互通的一次有益实践。沪伦通项目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同时吸引境内上市公司在伦敦融资发行GDR以及伦敦上市公司在境内发行CDR,体现了新时代全面开放战略的多重内涵,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国家战略布局国际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二是沪伦通是在QFII和沪港通等开放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创新资本市场开放模式。
在沪港通的基础上推动实施沪伦通,将进一步丰富境外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工具、风控措施和手段,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提供交易、保值和增值的新渠道,从而助力离岸人民币海外资产的沉淀和资产池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而且,相较于沪港通和QFII制度,沪伦通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沪伦通开创了交易所互联互通的新模式。不同于沪港通的订单路由模式以及QFII制度的直接开户参与交易的模式,沪伦通项目采用的是产品交叉挂牌模式,并借此破解了跨时区互联互通的重大难题。
其次,沪伦通创新了交易品种。沪伦通引入了存托凭证这一创新品种,鼓励两地上市公司分别在对方市场发行基础股票对应的存托凭证,继跨境ETF之后进一步丰富了境内市场挂牌的境外证券品种。
最后,沪伦通引入了新的交易机制。沪伦通设置了生成与兑回机制,以实现存托凭证与基础股票之间的转换。而且,这一跨境转换业务仅限于符合条件的做市商,有效地控制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因此,沪伦通是一种有别于沪港通和QFII制度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创新模式,是对现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渠道的进一步丰富,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是沪伦通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增强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自由开放、创新高效、合作共享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上海已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
然而,由于受到市场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与发展目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机构投资者种类和数量不足,金融产品和工具不够丰富,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伦敦是历史最悠久最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且由于时区关系,与上交所的互补性强于竞争性。沪伦通的推出既有助于增强国内金融市场定价权,完善上海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结构,推动上交所市场国际化,又从整体上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推动建成连接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国际金融中心,使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一体化网络中的重要空间节点。
四是沪伦通有利于丰富境内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跨境并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横向整合、多元化战略以及战略合作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而发达国家是中国企业境外并购资产的主要所在地。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资产占2015年中国境外并购交易额三分之二。其中欧洲又是最主要的并购地。
据德勤《2015年大中华区境外并购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西欧完成的境外并购交易共有35宗,交易额共计243亿美元,金额占比则由去年同期的30%增加至43%。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绝大多数以现金方式完成,很少通过换股方式。过去三年的762个并购项目中,742个采用了现金支付方式,剩下的并购项目中纯股权支付2次,股权混合支付9次。
沪伦通的开通,将推动境内企业与境外资本市场的对接,开辟和增加长期低成本资金来源,降低境内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实现跨境并购。
五是沪伦通将助力境内券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打造国际一流投行。
沪伦通不仅是上交所自身“走出去”的重大尝试,而且可以通过交易所作为市场组织者的带头效应,带动国内证券经营机构“走出去”,为我国证券行业培养更多熟悉与掌握国际资本市场运作规则的专业化人才,为未来中资证券经营机构的全球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且,沪伦通项目对国内券商提供了更多的展业机会。符合条件的国内券商将承担做市商的重要角色,既要负责DR的初期创设,又要不断地进行后续的生成与兑回,既突破了直接投资境外市场的限制,又能与境外成熟投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既能巩固其国际经纪业务,又能进一步发展国际自营业务与国际证券咨询业务。
毋庸置疑,沪伦通带来的这些创新业务将从根本上提升内地券商的国际竞争力,帮助其进军国际金融市场,提升其国际化水平,增强其整体实力,从而打造国际一流投行。
六是沪伦通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标的,使境内投资者有机会分享境外发达市场稳定的投资收益。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日渐提升,内地居民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正逐步增强,尤其是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正与日俱增。然而,目前境内投资者跨境投资的渠道有限,仅有港股通和QDII等少数渠道,且沪深港通投资标的仅限于港股,QDII额度也不断紧缩。
此时,沪伦通的推出,引入了伦交所优质蓝筹企业,进一步丰富了境内投资标的、扩大了跨境投资渠道,使境内投资者有机会间接投资境外发达市场,分享境外发达市场稳定的投资收益。这对于境内A股投资者的利好效应十分显著。
从沪港通的实践来看,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渠道南下投资港股,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以内地港股通基金为例,兴业证券的研究表明,港股通基金2017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6.9%。以2017年的年化收益率来衡量,港股通基金的前1/4位数回报、中位数回报及后1/4位数回报分别是28.87%、19.07%、7.42%,均好于A股基金24.66%、14.53%、3.7%的表现。其中,2017年回报率前十名的港股通基金,收益率大多超过了50%。未来沪伦通CDR开通后,A股投资者不仅能拥有配置境外资产的投资机会,还有望获得伦交所优质蓝筹企业带来的稳定投资回报。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redian/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