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违规被罚致使相关业务停摆的大公资信终于迎来复苏。
近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11月起公司全面恢复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证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
沉寂一年,苦练内功。如今,被暂停业务一年后的大公资信已经大换血,除了人员大幅调动之外,公司也被国资重组。
但是,挫伤之后的大公资信能重新归位信用评级界的第一梯队吗?
“短期内难以恢复,但会慢慢改善。”曾就职于某头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的认可度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但市场比较包容,还是有机会的。”
而另一位注册地为深圳的某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公(资信)这个牌照基本属于半废的状态,未来可能会慢慢恢复,但主要还看新股东的能力。”
市场对其声誉难免担忧。前有远东资信,后有大公资信,信用评级机构的“春天”依旧要靠监管层更加强化的约束力。
评级解禁
11月4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资信”)发布公告称,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公司从11月起全面恢复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证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
一年前,大公资信因业务违规受到监管机构处罚,被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业务、证券评级业务,期限为一年。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主要违规原因为“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具体原因来看,大公国际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国际向交易商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而证监会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的原因,一是大公评级与关联公司公章公用,内部管理混乱;二是为多家发行人发行服务的同时,开展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三是委员资格不符合要求;四是部分评级项目底稿缺失。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除国债外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沉寂的一年里,大公资信股东背景发生改变,引入国资新股东,变身国企。
4月18日,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资信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国新宣布收购大公资信58%的股份。此次重组后完成换帅,关建中卸任,来自大公资信新任控股股东中国国新的吕柏乐正式出任大公资信董事长和总裁。
彼时,中国国新还表示,战略重组大公资信后,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动大公资信苦练“内功”,重塑品牌,以建设“世界一流”评级企业为目标。
满血复活?
实际上,就在大公资信相关业务停摆的一年来,如今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虽然复活后的大公资信有央企股东的加持,但其能否重新抢回丢失的业务,再回评级界“C位”仍旧有待时间来检验。
去年,当公司被罚暂停业务牌照时,业界难免将其与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的“福禧事件”作为前车之鉴。成立于1988年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下称“远东资信”)曾是国内资历最老的评级公司,也曾拥有全牌照。2006年,该公司发生来“福禧事件”后,央行暂停其评级业务,令远东资信大伤元气。
另一方面,大公资信的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同时大量客户流向其他头部评级公司。不仅如此,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大公资信的地方公司还被对手中诚信接手。
工商资料显示,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有限公司已退出大公鄂尔多斯市信用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对手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大公鄂尔多斯随即更名为内蒙古中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其中,内蒙古中诚信成立于2018年4月,目前股东为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诚信。大公集团原为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今年5月,大公集团退出大公资信。
另外,根据此前发改委发布的2018年度评级机构评价结果,大公国际排名垫底。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2018年度企业债券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结果,其中,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的对象为2018年度开展企业债券评级业务的6家机构。
评级结果显示,在受评的6家信用评级机构里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连续4年排名首位;排名2-5位的依次是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中证鹏元,而大公国际则排名垫底。
“短期内难以恢复,但会慢慢改善。”曾就职于某头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市场的认可度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但市场比较包容,还是有机会的。”
上述分析师还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人才的大量流失,公司整体业务拓展可能都受到巨大的影响,此外还要看新股东的支持力度。
比较悲观的,“大公(资信)这个牌照基本属于半废的状态,”注册地为深圳的一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可能慢慢会恢复,但主要还看新股东的能力,但是对于业务影响肯定是持续的,甚至是几年时间。”
“首先,业务肯定是很难开展。”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补充说,第一个原因,之前的主要客户分两种,分别是国企和民营企业。其中国企占主流的,包括城投,国企合作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近几年之内不能接受处罚,所以这方面的业务肯定是缺失的。
“另一个就是由于它之前出现过这种买卖评级的行为,这个事件比较敏感而且非常明显。所以像正常的企业,只要资质好一点的,它是不敢找大公资信去评级的,因为很容易遭到质疑。另外,发行人主要是为了合规考虑的,所以没必要去惹这个麻烦。”该基金经理对记者说。
但值得肯定的是,大公资信业务停摆事件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10月1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利益冲突管理规则》(下称《管理规则》)。《管理规则》旨在加强信用评级业务自律管理,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管理约束机制,保障信用评级的独立性、客观性及公正性。
《管理规则》对隔离设置、回避安排、禁止性规定、离职审查和轮换、利益冲突管理和自律管理和处分均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信用评级机构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涉嫌违法违规的,交易商协会可移交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zimeiti/whbg/30320.html